找到相关内容49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眼宗禅诗

    舟、百草,万象也;月之与春,独露也。”  僧问文益当六识不能感知真理之音“六处不知音”时怎么办,意为识心是生灭体,与不生不灭的自性不相契。人们日常的生活,都因为有识心而蒙蔽了自性。对此文益回答说:六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346908.html
  • 以蕅益智旭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「復興」內涵(1)

    頁218 合僻處深山。他這種的形事作風,可謂是曲高和寡,所以會有 「宗庭獨立除荒草,教律誰能共執柯?」〔註45〕或「法門寥 落少知音」〔註46〕之嘆。 ...

    釋見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347265.html
  • 重温心史黯回肠--游侠先生追忆

    七年之间,惠我良多。那是个“笔底珍珠无处卖,闲抛乱掷野藤中”的时代,他以为我有些根柢,认我为是知音,于是欲倾囊以授。他对吕瀓先生独辟蹊径理清“中国佛学”脉络的叙述,佛学界学人的种种旧闻轶事,对陈三立父子...

    许树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347287.html
  • 冯达庵:佛教源流(在广东佛教会讲)

    宜普传五印矣。然事实上却不如是,因阳春白雪,知音甚稀;下里巴人,和者乃众。当时钝劣根机,固仍乐着小乘;而大乘学人识执自封,大者浮沉权教之内;(佛说法华时尚有五千人退席。)至外道混乱其间,则尤与日俱进;宜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947923.html
  • 梁启超的学术思想: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(1)

    读九经自考文始,考文自知音始,以至于诸子百家之书,亦莫不然”。[13]  在此典范的指导下,清代学者对先秦古籍的研究,从群经开始,接著为辅助经学考证与阐扬义理,又注意到先秦诸子。[14]诸子之中最先...

    黄克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648110.html
  • 寺庙灵签的流传与风水信仰的扩散——以闽台为中心的探讨

    不甚了了的“佛教徒”,他信仰佛教更多的是出于趋吉避凶的功利心态,而非表达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。而一位对风水不甚了了甚至也没有认知兴趣(但有功利需求)的抽签者,他与这类“佛教徒”大抵是信仰迷途上的“知音”...

    陈进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348437.html
  • 佛、禅美学二题

    头计疏亲。(白云守端禅师)  庐陵米价播诸方,高唱轻酬力未当。觌面不干升斗事,悠悠南北漫猜量。(长灵守卓禅师)  庐陵米价少知音,佛法商量古到今。绣出鸳鸯任人看,无端却要觅金针?(鼓山珪禅师)  佛法...

    陈良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4148864.html
  •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

    切近、极超越又极内在的极高明境界。这种境界的营造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是罕见的,然而在中国伟大的禅师那里,或可觅到遥相呼应的知音。 下面是一则久负盛名而又众说纷纭的公案,我现在尝试用现象学的识见来重新...

    陈立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948911.html
  • 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

    者   能感受对方的感受就是知音   [附录]马偕纪念医院院牧人员个案协谈料表   .你需要那些方面的关心:□经济 □儿女教育 □其他   .你有那方面的专长:   .你喜欢阅读那方面的书籍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649240.html
  • 鸠摩罗什与真谛入华前后命运同异之比较

    真谛刚刚开始译经,可京师的变故迭起,梁陈之交的战争使得京师再度陷入荒乱之中。加之知音稀少,真谛只好离开京师,寻找合适的环境。后来,真谛在岭南始兴得到萧勃的支持,稍得安静。可萧勃又败于陈霸先,真谛再度...,另走他方,寻求知音,从此离开了京城。后来,真谛从南岭始兴北上南康,又由南康到豫章,离京师已经不远,这时正是陈朝初建,天下之乱稍平,真谛完全可以重返京师,可真谛并没有去京师,而是不惜翻越天险武夷山,远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749278.html